
- 文創新訊
- No comments
「品牌與設計-與品牌標誌同名的設計師-從家族傳承到創意生活風格」一開始以軍用品剩餘品做鞋的概念,Bensimon帆布鞋已是品味和經典歷久不衰的代表。Serge Bensimon於1986年創立名為「環遊世界」的概念店後,將遊歷各國的經歷與體驗呈現。他不但將商品線擴展到服飾、配件、香水及蠟燭等項目,旗下更有設計書店及藝廊等,幾乎每家店的展示,每隔一季或半年就會全部換新,創意生活於他而言不只是口號更是具體實踐的生活風格。
他的藝廊是當今法國數一數二的藝廊之一,他的設計書店被知名攝影師譽為全世界十大設計專門書店。在他的設計之中,色彩絕對是重要而強烈的元素,因此每每從經典的原型出發,帆布鞋至今三十幾年版型依舊不變,每年參與色彩研發,每季結合最新流行元素,調和並推出至少30種新色彩。
他透過旅行獲得許多想法,其中有願景或者啟發。即使直到現在,仍不斷面對和接受挑戰。「從事生活風格,這是最重要的事情。」他說,進而發展成法式的美好生活表徵。
風格與策展
從設計到策展的互動性策略
2016臺灣文博會策展人陳俊良,是創意人、文化人,擅以極簡現代手法詮釋東方人文精神,被媒體封為設計詩人,或許是目前唯一以第一人稱寫作完成博士論文的人。
「只有對文化的肯定,才是文化最重要的價值。如果對自己的文化都不認同,還談什麼文創?」因此從2011年「妙法自然」大型策展開始,以董陽孜的書法為底,結合各國藝術大師創作的再結合,展覽中他以態度向董陽孜致敬,用了一萬零五百隻毛筆,做成網點狀的展覽和海報。
「原來臺灣」打破十幾個原住民族文化的界線,以漂流木裝飾,嬰兒房牆上則掛滿幾十個彈弓;「玉質臺灣」呈現臺灣歷史、文化、風味及故事,讓工藝師雕出的玉質山水呈現墨玉的美好。
「什麼是最好的時間,什麼是最好的地方?就是現在,就是這裡。」2016臺灣文博會以青碧山水作為主視覺,用臺灣所有的茶葉構成綠意長廊。若每個人都能發現文化的臺灣,臺灣的明天就會比今天更好。
博物館主題的形態與策劃
從1988年開始,徐征野主要從事博物館及紀念館的室內空間與展示設計,至今已設計完成160多個博物館計畫。中國大陸博物館,目前總計4,510所,最快每3天一所設立,不僅在城市,大量農村鄉村為了促進觀光及產業復甦,也開始興建博物館。
也因此,徐征野經手的案例中涵括多元類型及項目,包含社會歷史類、自然科學類、文化藝術類、綜合類等,從中國青銅器到「楊乃武與小白菜」歷史奇案,都能設置博物館,更須策展人展現文化展示設計的跨界思考能力。
例如中國蘭亭書法博物館,是由〈蘭亭集序〉342字書法國寶為由的博物館,推演蘭亭集序的誕生和故事,藉由書法是像由心生,體現神來之筆的價值。其他特殊的像是南京大報恩寺博物館,既要展示也要保護遺址為功用;杭幫菜博物館則結合餐廳及飲食文化而吸引眾多遊客。
博物館策劃不僅需梳理訊息和傳遞知識,文化才是精神歸依的根本。
華人趨勢
城市生命-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計畫
臺南孩子朱志康,雖是學習國畫出身,不管是文創產品或建築設計都讓人看到臺灣設計的本源和動能所在。他認為文創產品或設計不需去創造什麼,只有找出自己內在具有的,真實面對,就會被看見。因此他重視挖掘自身生命史,以記憶和過去當成設計元素。
例如08年的文創產品,「咚咚鏘」板凳,宣傳臺灣也有家具設計,靈感來自廟會,舞龍舞獅的聲音便是產品名字的由來。建築設計受到國際注目的成都方所書店,因緊鄰玄奘出家的大慈寺,便以禪、經創造商業意象。位於地下室的書店以藏經閣的概念,受人感覺像是敦煌石窟的味道,入口掀蓋閘門為大面積的銅,僅表面燒出宇宙和羽毛形狀,呈現物體原本渾厚濃重的質感和自然變化。
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中,以物存在時間及空間裡呈現了「生命」為主題。從國畫、山水,到崇尚自然,地球給人類智慧創造新的自然空間,也是種生命變化的歷程。
兩岸文創發展的競合之路
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的范周院長,長期關心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,也是提供中國政府制定相關文化政策的重要專家,他先以法蘭瓷在1987年建立第一家工廠談起,在景德鎮找到燒製工廠、與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雙授權,直到2011年為止有一百多家直營門市,成為兩岸和世界知名品牌,影響力更勝景德鎮千年工藝傳統,說明文創發展的重要。
他認為臺灣文創的優勢,在於擁有多元文化、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,創作環境自由及豐富生活型態,創意空間廣闊、創作環境優越,科技發達也帶來相對助益;中國大陸的優勢,在於政府穩定的支持和國家強而有力政策的背書,市場及人口規模龐大足以造成磁吸效應。
在文創展業中,一個人就是一座山,像宮崎駿作為品牌象徵和價值無可取代。兩岸文創應該創造互補環境,攜手合作,建立共識,聯手賺全世界的錢,共創雙贏。不僅讓價值變成產值,也應提高文化高度,讓民眾具有幸福的感受。
資料來源:天下雜誌